top of page

專訪

​最新專訪

頭條日報 : 阿贊古醫學的傳承之路

DE9FEE0D-8603-45A8-95BE-3EB69F308C5E.jpg

香港女子劍擊運動員歐倩瑩

生於泰北的Mahasriariywong,祖籍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(母系雲南傣族,父系蘭納皇族裔),人稱阿贊(Ananchai),是高級醫師的尊稱。在西雙版納二千五百年前的「蘭納」古皇朝,傣族人以《貝葉經》記載醫學知識,為古醫學奠定基礎並影響至今。阿贊是祖傳第四代傣醫,自小上山採藥、行醫,熟悉草本藥理,以家傳古法替人治病。二○○三年從清邁來香港,發覺香港人的亞健康問題,決定留下來,幫助港人治未病之餘,更大的目標是推廣健康管理之道。

二○○五年在香港開設第一間泰式按摩「泰殿」,並建立「原易」品牌,取「源於自然,原本健康」之義。身體像一個小宇宙,由三種生命能量VATA、PITTA、CAPHA構成「氣」,結合火、土、水、風組成五元素,氣不足,即能量停滯,身體出現問題。他提倡「原易.氣運動」,以呼吸法驅動體內全息元氣,激發生命能量,提升自然免疫力。他為病患者提供適當治療方式,從中教人學習健康管理,十五年來,幫助了許多人回復身心健康。
 

古醫學博大高深,不少技術瀕臨失傳,阿贊師傅一直希望能在香港找到祖傳醫術的傳承人,將寶貴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,但是很難找到願意繼承的人,一直未能如願。因為培訓的只是技術基礎,更高層次在人的思維,思維主宰心術,心術正,醫術才得以發揮效用。這種以身體健康為中心的事業,無年齡界限,無知識領域界限,無職業貴賤的框架,不論曾任的職位高低,只要肯改變自己,放下身段,放低過去,重新學習,所得的知識增長就是自己的財富。一如過去的蘭納盛世,早已改變了它的歷史面貌,但是蘭納文化創造的古醫學文明卻延續下來,美好的東西上天會保存下來造福世界,因此人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和思維,追求更高價值的東西,這種價值不是用商業利益來衡量。

  傳承之難,不在於技術而在於精神。悟性是天賦,不可強求,靈性是修為,可以修煉,他要求來學習的人,必須出於真誠,必須懷有慈悲之心,還要不怕辛苦,悟性、誠意、慈悲,恒心、毅力、勤奮、用功,可謂缺一不可。除了學醫術,還要學靈修、打坐、冥想、呼吸運動,要懂得釋放自己,控制能量,才懂得怎樣幫人。要達到這個境界,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每天學習,每天累積,一點一滴從心而發,當人心裏感到富足,自然釋出善意布施於人,予人快樂,自己歡喜,世界變得更美好。​

阿贊師傅的傳承之路非常艱難,過去也有求學者,有些為探路而來,有些為謀職而來,有些學了表面功夫以為已經足夠,學藝未精就自立門戶的大有人在。香港有不少標榜泰式、古法的按摩院,良莠不齊,令人難於取捨。他在香港開業十五年,堅持用祖傳古方治療傷患,一心一意服務社群,他自己就是一個品牌,希望這個品牌逐漸被更多人認識,他的富有文化素養的醫術,最終能在本地傳承。

  過去一年疫情的啟示,開拓了管理層和工作團隊的新思維。許多人因疫情失去工作,阿贊師傅覺得是時候了,要給人機會,也給自己機會,可能就是這個時機,讓他覓得繼承古方的新人類。因此在休業期間,不但沒有裁員,反而招攬了五、六個新人加入團隊工作,藉着研發「傣療」新品牌的計劃,從中發掘、培養他的繼承人。過程中是否物色到適合對象?目前言之尚早,畢竟是一段很遙遠的漫漫長路。

  醫者本是懸壺濟世的慈善家,阿贊師傅秉承了先祖的精湛醫技,同時遺傳着先祖的慈悲心,他認為慈悲才是救世的大能,醫療只是一種工具和一個過程。一顆善心,凝聚許多有心人,抱慈悲之心修濟世之業,使他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滿足。  

 

撰文:予倩

  本欄由中大EMBA課程專訪成功機構,冀讀者能從中借鑑其成功理念及心得。

陳志輝教授

​原文刊於 : 2021年6月11日頭條日報「商識滿天下」

分享

  • Facebook社交圖標
  • Twitter的社交圖標
  • Instagram
  • LinkedIn社交圖標

​關注我們

​六月

11

2021

bottom of page